7月21日,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、临江市林业局、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、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五家单位,在吉林临江市联合开展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、 “十四五”重点保护植物——对开蕨野外回归种植活动。深圳兰科中心研究人员跨越大半个中国,将南方繁育的对开蕨种苗带回故乡吉林长白山,600株珍稀对开蕨重新扎根临江原始森林,展现了我国植物保护的跨地域协作力量。
对开蕨(Asplenium komarovii)是铁角蕨科铁角蕨属植物,仅分布在我国吉林长白山以及日本、朝鲜半岛、俄罗斯东部等地,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。其叶形独特,耐寒性强,冬日仍能保持青翠,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。因生境特殊、采挖严重,对开蕨的生存繁衍面临着巨大挑战。在《“十四五”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》中,对开蕨被列为亟需抢救性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。
兰科中心两年前就启动了对开蕨保护计划。现已通过孢子成功培育出大量人工种苗。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:在深圳温暖环境下培育的幼苗,能否适应吉林长白山的严寒气候?
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了"300+300"双保险的回归方案:一是直接回归组:将300株种苗定植于长白山的原产地; 二是驯化过渡组:将300株种苗栽植在吉林省林科院做适应性驯化,或适时补种到原产地。通过对比研究,以期建立最优化回归技术体系。
此次回归活动的成功,离不开吉林省各级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,我们期待早日看到回归苗在原产地茁壮成长并自然更新,期待南北合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新的贡献。
文丨陈利君
图丨 陈利君 刘保东 顾钰峰
审核丨王美娜 刘保东